礦業總公司參與研究團隊獲得中國科學院 科技促進發展獎
近日,礦業總公司傳出喜訊: 由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牽頭,我公司作為全國5家科研單位(公司)之一參與的深部礦產資源預測理論與應用團隊被中國科學院授予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該項研究瞄準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重大需求,以華南卡林型金礦床、MVT型鉛鋅礦床和鈾礦床,以及西南“三江”地區斑巖型銅-鉛-鋅成礦系統和鎢多金屬礦床為例,針對成礦理論如何轉化深部礦關鍵找礦標志這一重要問題開展的。團隊在研究過程中發表論文160余篇,出版專著4部,并被產業部門推廣應用,發展了成礦—找礦學的理論和應用體系,為國家深地資源戰略的實施提供了科學支撐,并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代表川威集團參與該項研究,對外充分展示了川威集團科研人員的實力,同時也體現了礦業總公司堅持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讓公司科研人員始終保持創造力,從而推動公司始終保持生命力的科技帶動發展的理念。
附件:
深部礦產資源預測理論與應用
成果簡介Introduction
瞄準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重大需求,以華南卡林型金礦床、MVT型鉛鋅礦床和鈾礦床,以及西南“三江”地區斑巖型銅-鉛-鋅成礦系統和鎢多金屬礦床為例,針對成礦理論如何轉化深部礦關鍵找礦標志這一重要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建立了5類新的成礦—找礦模式,確定了深部成礦過程的淺部找礦標志,模式指導地球深部金、銅、鉛、鋅等的找礦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發表論文160余篇,出版專著4部,被礦床學國際頂級期刊《Economic Geology》主編認為 “包含重要原創性成果(includes important original work)”,并被產業部門推廣應用。發展了成礦—找礦學的理論和應用體系,為國家深地資源戰略的實施提供了科學支撐。
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用新建立的成礦—找礦模式指導地球深部找礦取得重大找礦突破:新增金、銅、鉛、鋅等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近4000億元;成果轉化近3年新增銷售額222億元、利潤25億元、稅收36億元;緩解多個大型礦山的資源危機,為解決地方就業和帶動貧困區脫貧做出重要貢獻,產生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
推薦單位/Recommended Units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完成單位/Accomplished Units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合作單位/The Main Cooperation Units
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
Yunnan Chihong Zn&Ge CO., Ltd.
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Guizhou Province
貴州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Guizhou Zijin Mining CO., Ltd.
四川省川威集團有限公司
Sichuan Tranvic Group CO., Ltd.
貴州省有色金屬和核工業地質勘查局
Non-Ferrous Metals and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Guizhou
- 上一條 云南江川區區長王志華一行蒞臨川威集團考察交流
- 下一條 市委副書記余先河到川威調研釩深加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