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磨礪出 梅香苦寒來——釩鈦科技板材廠生產快速達產達效紀實
引言: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2022年,對川威釩鈦科技轉型升級發展而言,真可謂風高浪急,潮落潮起,經受了內外異常形勢的嚴峻考驗。6月30日,萬眾矚目的板材升級項目在鮮花和掌聲中投產,卻因為市場原因一直未能飽和生產。現場锃亮的設備和板材廠的員工猶如籠子里的雄鷹渴望天空一樣,渴望板材大額訂單。10月份,隨著市場行情回暖以及板材生產成本降低,經過公司精細的測算和縝密的謀劃,最終接過7.6萬噸定制大單,板材兒女歡呼雀躍,可謂是久旱逢甘露,全體干部員工上下同欲,群策群力,在集團公司堅強領導下,按照王勁董事長提出的優化結構和節奏,踐行以問題導向,善作善為,力爭答好轉型升級答卷,為充滿寒意的深秋釋放增添一絲暖意……
金秋十月,經歷過高溫、限電、疫情反復的嚴峻考驗,釩鈦科技迎來了7.6萬噸板材訂單。公司以“柔性生產、快速反應”為宗旨,從能源平衡、設備設施、規格排產等多角度精心布局,以本次大額訂單為契機,開展提質增效攻關,拓展定制化生產空間,實現價值創造,助推公司轉型升級發展、高質量發展。
同時,板材廠經過9月份3.3萬噸板材生產的洗禮,設備設施及員工技能漸入佳境。接到生產任務后,板材廠全體干部員工蓄勢待發,對設備狀態、備件情況、人員結構等進行全面的分析、研判,對存在的問題逐一討論并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及預案。在公司的幫助和指導下,板材廠堅持以生產順行為中心,以提升產品質量為核心,以精益化方案為指導,以強化基礎管理為切入點、以提升員工技能水平為突破口,全面、縝密梳理生產操作、設備檢修、軋輥磨削、物流轉運、上下工序銜接,打通每一個環節,激活每一根神經,全方位打響“奮戰15天,拿下7萬噸”攻堅戰!
全員出擊 掃清外圍“攔路虎”
自9月23日生產結束后,板材廠以問題為導向,立即對生產操作、人員技能、成本指標、環節配合等方面進行全面總結。并且針對9月生產的生產、設備、質量事故進行深入剖析并形成事故案例在全廠范圍內進行學習培訓并時刻警醒,實現信息暢通,信息共享。其次是結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地與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行業對標單位等進行溝通、交流,以視頻的方式進行討論,使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在尋求相關單位幫助支持的同時,板材廠內部針對9月生產也進行專題會議,各車間、科室開展頭腦風暴,針對管理、技術等相互之間提問題、找差距。在此期間,共提出100余條合理化建議,并利用停產時間,圍繞問題進行專項完善,并逐一復盤,業主單位進行效果驗證。
板材與棒線材生產截然不同,棒線材是按國標進行生產并進行銷售,生產組織相對靈活。而板材生產則是定制化生產,每一卷鋼都屬于“名花有主”,因此在生產過程中,規格切換頻繁,這對工序銜接、規格排產、物流發運等均造成巨大的挑戰。一是與設計院針對二、三級系統、設備能力、工藝要求等進行專題交流,確定減寬、展寬軋制范圍,盡可能的減少連鑄斷面切換的頻率,為煉鋼生產組織創造更好的有利條件。二是制定排產方案,在公司部門的牽頭下,對訂單進行全面梳理,根據不同鋼種、寬度、厚度、用途等進行精細排產,煉鋼廠、板材廠調度室隨時保持信息互通,保證上下工序暢通,確保轉爐——連鑄——板材同步生產。例如:板坯從煉鋼下線到板材入爐再到成品入庫,編號始終不變,并一直跟蹤檢查,很好地將生產管理、數學模型、基礎自動化三級系統融為一體,提高生產效率,保障質量受控。三是鋼種切換與軋輥準備相結合,冷軋母材與Q235進行穿插生產,有效提高煉鋼生產效率,同時緩解了軋輥磨削壓力。
受疫情影響,軋機軸承遲遲未到,導致備用軋機數量不足,對生產造成嚴重的影響,在設備采購公司的協調下,軋機軸承在9月底全部回廠,準備車間在軸承到貨的第一時間,立即組織人員開始軋機裝配,將備用軋機數量提升近一倍,有效緩解了軋機不足的難題。
設備精度直接決定了生產順行及質量受控與否,設備管理科聯同檢修車間、準備車間、運行車間,對設備進行系統性檢修。在備件緊缺的情況下,通過修舊利廢、備件改進等舉措,保證設備隨時可開動,滿足設備精度要求保障正常使用。針對因備件原有的設備隱患進行設備限荷,聯同生產技術科、熱軋車間進行負荷分配,保障設備安全,生產順行。積極與北京冶自歐博工程師,針對測厚儀、測寬儀、上下表檢儀精度校核、冷熱態尺寸偏差等進行溝通交流,保障了在線測量設備精度,為快速歷產達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提質保產 占領各個制高點
產品質量,決定了我們存在的價值;生產成本,決定了我們生存的空間,要做得比同行更好,唯有升級改造。
為此,公司領導高屋建瓴,深謀遠慮,在板材升級項目立項之初,為了提質保產,先后對加熱爐進行改造,增加了加熱爐長度,提高加熱能力;對R1電機進行了擴容改造,從兩個2500KW電機改成兩個3750KW,提高軋制能力;為保證軋制薄規格產品的卷板質量,對精軋F1、F2的AGC系統進行了提高軋制能力的改造,軋制力從1000噸提升到1200噸;與連鑄配套,板坯斷面從160提升到170,核心設備的升級改造,對產能的提升提供了先決條件,為低成本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對外敬畏市場,對內嚴格管理。為提高板材質量,以客戶為中心,將加熱爐從推鋼式改為步進式,讓鋼坯的加熱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對E1側壓系統進行改造,由蝸桿傳動改成定位精確的液壓傳動,頭尾寬度偏差由原來的25mm左右到現在的5mm以內;精軋機的活套從原來的由電動的改成液壓傳動,讓整個精軋區域內軋制更加穩定,板形及寬度精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對大儀表進行改造,新增多功能檢測儀、測寬儀、上表檢、下表檢,實時監控整個成品質量在線調整功能;對高壓除鱗系統進行了改造,系統除磷水壓由原來的18MPa提升至25MPa,讓整個產品表面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并得到客戶端的一致認同;對整個生產自動化控制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讓整個生產更加穩定順行。同時,新增二、三級控制系統,使整個系統更加智能化、信息化,帶自學習功能,讓整個生產線可以自行學習,實現了智能軋鋼。
通過圍繞產量、質量的升級改造,讓產品更容易被客戶所接受,對生產成本更好的控制,不僅延續產品的生命,而且更具有競爭力,在質量月客戶回訪期間,多家客戶對川威板材豎起了大拇指,并表示:“寧愿貴幾十元一噸,也要選擇川威生產的板材”,川威板材成為了除川威建材以外的第二張閃閃發亮的名片。
攻堅克難 打贏轉型攻堅戰
面對人員緊缺,備件匱乏等諸多困難,板材廠踐行公司提出“以板材廠為樣板,打造精英人才體系”的工作部署,發揚南泥灣精神,實現板材生產突破。人員不足就靠借,目前借用兄弟單位行車工8名,所有崗位實行兩班倒,一個蘿卜一個坑,無人替換。到了10月份232名員工,但同樣兩班倒,針對此情況,板材廠領導以身作則,廠長、副廠長最開始到現場兩班倒,到現在科主管保持長期兩班倒,堅守一線,與員工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這是基于他們對板材生產線非常之感情。因為投產到至今,生產一直不飽和,大家非常珍惜這個機會,真正達到以廠為家,再苦再累都無怨無悔,用實際行動踐行集團轉型戰略布局,落實公司“三個必須、一個突破”宗旨,詮釋了為自己的努力而驕傲,為自己的企業而自豪的川威情懷!
人員緊缺可以兩班倒克服,但備件緊缺,則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10月21日凌晨6:20,F4傳動軸斷裂,導致無法軋制寬度750mm以上,以及厚度5.0以下規格,甚至面臨停產風險。板材廠當機立斷立即進行甩架軋制并及時匯報公司領導,在公司領導的組織協調下,設備采購公司迅速與泰鋼取得聯系,尋求支持。由于公司與泰鋼有著深厚的友誼,泰鋼積極主動,聯系自身下游供貨單位,最終在設備供貨廠家找到了現貨備件,并協調駕駛員馬不停蹄,長途驅車30個小時趕赴連界,展開與時間賽跑的接力角逐。
為保證備件順利到廠,與生產規格更換時間無縫連接,相關部門人員全程跟蹤設備到貨時間,高度關注運輸途中道路情況、疫情防控情況,并專門派人到連界高速路口接貨。當22日晚上10:15備件運到現場時,早已守候現場的參戰人員摩拳擦掌,立即進行備件裝配,通過3個小時的緊張戰斗,于凌晨1:00利用換輥時間迅速恢復F4連接軸,解決了板材生產的燃眉之急。
為保障連續生產,銷售公司主動作為,積極與客戶聯系,提前收集訂單,將11月份的可軋規格在10月生產,保障了生產連續性,為板材廠爭取了2天的寶貴時間。
馳而不息,鍥而不舍。準備車間磨輥組,從開始磨削一支軋輥要1小時到現在的20分鐘。從生產7.6萬噸到現在,他們沒有一頓飯不是在磨床上吃的。幾乎除了上廁所全部在磨床上工作。長時間、高強度磨削,沒有一人請假休息,只想把工作做到極致,只想為生產順行,質量受控貢獻自己有限的力量,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滿負荷生產,板材才會有無限的可能!
青年大學生雷文海,從裝配工到磨床工,他吃苦耐勞,他充滿激情。如今他已經一崗多能,但是從他眼睛里可以看到有一股火苗在升騰。因工作強度大,怕他撐不下來。主任找到他說,如果你撐不住就可以休息一天。可他說,現在生產壓力確實壓力大,人員又嚴重不足。如果我休息了,同事們就會更加辛苦,生產壓力就會更大,板材是在我們手中完成了升級改造,我們一定要讓它在我們手中達產達效,成為行業標桿。
自動化專業的劉威濤,是板材廠最年輕的科長,在前期產量沒有提升起來時,生產操作和設備檢修人員不熟練,劉威濤親自到場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他就打開視頻與北京冶自公司溝通,不達目的不罷休。晚上設備出了問題,劉威濤也會立即趕到現場處理。他每天工作16小時,有時工作達到18小時,不解決問題絕不離開現場。今年以來,前期因工程建設,后期因投產調試,他一直高強度、高密度的工作,導致他雖然已經辦理了結婚證,卻因為工作關系,沒有給自己老婆舉行一場浪漫的婚禮。每當和同事們談到這個話題,他總笑著說,等板材生產穩定順行了,他就請婚假,舉行婚禮了。
這就是板材廠員工的真實寫照,他們確實憋住一股勁,一股不服輸,不怕苦的牛勁!他們知道,只有質量提上去了,我們才能活下去,只有把成本降下來,我們才能走得遠!板材廠才有希望活下去!公司轉型升級發展才有希望達到成功彼岸!
降本增效 創新引領價值觀
根據公司領導的指導精神并結合9月生產實際情況,板材廠制定了以成本為核心的《精益化生產指導方案》,以降本增效為切入點,全面開啟低成本戰略新篇章。
準備車間結合9月軋輥、軸承和油脂消耗,通過各種創新探索,深挖潛力,群策群力,制定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在10月份的實施和改進下,軋輥消耗9.75元/噸,與泰鋼基本持平,較9月份下降1.32元/噸。通過精準定位,分段供油的模式,油氣潤滑耗油量降低至1.89元/噸,較9月份降低1.41元/噸。
在軋輥加工模式上,準備車間打破固有思維,另辟蹊徑。在泰鋼學習期間,R1軋輥是車削的加工方式,由于我們沒有車床,加工軋輥需要委外加工,加工費用相對較高并且加工周期相對較長,不利于整個軋輥組織。準備車間迅速反應,將車削加工更換為磨削加工,加工方式的創新,不僅費用降了近50%,軋輥周轉率更是得到了顯著提升。
復產前期,由于沒有下線軋輥冷卻裝置,導致軋輥下線后冷卻時間長,加工時由于軋輥并未完全冷卻至常溫,導致輥型精度不受控。軋輥數量少,時常出現停車等到軋輥使用。對生產順行、質量受控造成了嚴重影響。面對這一窘境,準備車間充分發揚“南泥灣精神”自主設計、自主施工軋輥冷卻池,軋輥冷卻時間由原來的6小時,縮短至30分鐘,徹底解決了軋輥周轉率低及輥型精度低的難題,軋輥周轉率的提高,直接降低軋輥、軸承的投入150余萬元。
對于軋鋼生產來說,成本的降低只有生產順行、產量提升才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優化換輥組織模式,通過科學的組織和各專業的緊密配合,換輥時間由60分鐘降低至20分鐘左右。檢修車間將整個軋線工藝通道改造,增加喇叭口導向,有效遏制了因工藝通道問題造成的廢鋼,提升了作業率和負荷率,同時,廢鋼的降低成材率提升效果顯著。對加熱爐進出鋼節奏優化,出鋼時間從原來的150s降低至120s左右,出鋼時間加快30s左右,提升了整個軋制節奏,為產量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板材廠從10月10號開始生產,15天生產了72166噸,平均日產4800多噸,與9月同期相比提高了1100噸。成本方面較9月降低78元/噸,總計降本600多萬元。
披堅執銳 勇毅篤行立新功
寶劍磨礪出,梅香苦寒來。板材廠從冷清到火熱,歷經多重磨難而篤毅揚帆。定單從9月的3萬噸到10月的7萬噸再到11月的11萬噸,實現了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再一次展示了川威排頭兵亮麗風采。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2022年只剩下近60天,板材廠結合目前已經生產三個階段進行總結分析,包括二、三級系統在板材排產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復盤,更有利于板材生產組織經驗的積累,為今后板材的高效生產打下基礎。
加強生產組織管理,踐行代總提出的低成本戰略的指導思想。加強檢修人員培訓,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生產指標,讓產量最大化,達到低成本生產控制的目標。
通過管理制度把好質量關,對整個質量控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從生產到精整,每個環節層層把關。通過在線的質量控制系統和人工現場鑒別相結合,力爭做到質量零風險,真正以服務客戶為中心。
堅決貫徹操作人員是設備維護的第一責任人,強化全員設備管理,做好設備點巡檢工作,狠抓設備精度,確保生產穩定順行。與設計單位、設備廠家針對生產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不斷完善和優化。加強設備技術、檢修人員的鍛煉和培養,踐行精英人才體系,打造精英人才團隊,真正實現板材生產的重大突破,追求極致,創造價值。
后記:要成功只有拼搏,有勝利才有歡樂。釩鈦科技板材廠生快速達產達效,可喜可賀的同時,更多地是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此茖こW钇驷?,成如容易卻艱辛。面對更加嚴峻的內外形勢,唯有居危思危,如履薄冰,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方能行穩致遠再創奇跡。道固遠,篤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我們堅信,在集團公司的堅強領導下,踐行“三個必須,一個突破。”堅韌如磐,穩扎穩打,匯流成川,融海而威,就一定能打贏轉型升級攻堅戰,托起百年川威、價值企業美好的明天!

金秋十月,經歷過高溫、限電、疫情反復的嚴峻考驗,釩鈦科技迎來了7.6萬噸板材訂單。公司以“柔性生產、快速反應”為宗旨,從能源平衡、設備設施、規格排產等多角度精心布局,以本次大額訂單為契機,開展提質增效攻關,拓展定制化生產空間,實現價值創造,助推公司轉型升級發展、高質量發展。

同時,板材廠經過9月份3.3萬噸板材生產的洗禮,設備設施及員工技能漸入佳境。接到生產任務后,板材廠全體干部員工蓄勢待發,對設備狀態、備件情況、人員結構等進行全面的分析、研判,對存在的問題逐一討論并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及預案。在公司的幫助和指導下,板材廠堅持以生產順行為中心,以提升產品質量為核心,以精益化方案為指導,以強化基礎管理為切入點、以提升員工技能水平為突破口,全面、縝密梳理生產操作、設備檢修、軋輥磨削、物流轉運、上下工序銜接,打通每一個環節,激活每一根神經,全方位打響“奮戰15天,拿下7萬噸”攻堅戰!

全員出擊 掃清外圍“攔路虎”
自9月23日生產結束后,板材廠以問題為導向,立即對生產操作、人員技能、成本指標、環節配合等方面進行全面總結。并且針對9月生產的生產、設備、質量事故進行深入剖析并形成事故案例在全廠范圍內進行學習培訓并時刻警醒,實現信息暢通,信息共享。其次是結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地與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行業對標單位等進行溝通、交流,以視頻的方式進行討論,使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在尋求相關單位幫助支持的同時,板材廠內部針對9月生產也進行專題會議,各車間、科室開展頭腦風暴,針對管理、技術等相互之間提問題、找差距。在此期間,共提出100余條合理化建議,并利用停產時間,圍繞問題進行專項完善,并逐一復盤,業主單位進行效果驗證。

板材與棒線材生產截然不同,棒線材是按國標進行生產并進行銷售,生產組織相對靈活。而板材生產則是定制化生產,每一卷鋼都屬于“名花有主”,因此在生產過程中,規格切換頻繁,這對工序銜接、規格排產、物流發運等均造成巨大的挑戰。一是與設計院針對二、三級系統、設備能力、工藝要求等進行專題交流,確定減寬、展寬軋制范圍,盡可能的減少連鑄斷面切換的頻率,為煉鋼生產組織創造更好的有利條件。二是制定排產方案,在公司部門的牽頭下,對訂單進行全面梳理,根據不同鋼種、寬度、厚度、用途等進行精細排產,煉鋼廠、板材廠調度室隨時保持信息互通,保證上下工序暢通,確保轉爐——連鑄——板材同步生產。例如:板坯從煉鋼下線到板材入爐再到成品入庫,編號始終不變,并一直跟蹤檢查,很好地將生產管理、數學模型、基礎自動化三級系統融為一體,提高生產效率,保障質量受控。三是鋼種切換與軋輥準備相結合,冷軋母材與Q235進行穿插生產,有效提高煉鋼生產效率,同時緩解了軋輥磨削壓力。

受疫情影響,軋機軸承遲遲未到,導致備用軋機數量不足,對生產造成嚴重的影響,在設備采購公司的協調下,軋機軸承在9月底全部回廠,準備車間在軸承到貨的第一時間,立即組織人員開始軋機裝配,將備用軋機數量提升近一倍,有效緩解了軋機不足的難題。
設備精度直接決定了生產順行及質量受控與否,設備管理科聯同檢修車間、準備車間、運行車間,對設備進行系統性檢修。在備件緊缺的情況下,通過修舊利廢、備件改進等舉措,保證設備隨時可開動,滿足設備精度要求保障正常使用。針對因備件原有的設備隱患進行設備限荷,聯同生產技術科、熱軋車間進行負荷分配,保障設備安全,生產順行。積極與北京冶自歐博工程師,針對測厚儀、測寬儀、上下表檢儀精度校核、冷熱態尺寸偏差等進行溝通交流,保障了在線測量設備精度,為快速歷產達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提質保產 占領各個制高點
產品質量,決定了我們存在的價值;生產成本,決定了我們生存的空間,要做得比同行更好,唯有升級改造。
為此,公司領導高屋建瓴,深謀遠慮,在板材升級項目立項之初,為了提質保產,先后對加熱爐進行改造,增加了加熱爐長度,提高加熱能力;對R1電機進行了擴容改造,從兩個2500KW電機改成兩個3750KW,提高軋制能力;為保證軋制薄規格產品的卷板質量,對精軋F1、F2的AGC系統進行了提高軋制能力的改造,軋制力從1000噸提升到1200噸;與連鑄配套,板坯斷面從160提升到170,核心設備的升級改造,對產能的提升提供了先決條件,為低成本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對外敬畏市場,對內嚴格管理。為提高板材質量,以客戶為中心,將加熱爐從推鋼式改為步進式,讓鋼坯的加熱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對E1側壓系統進行改造,由蝸桿傳動改成定位精確的液壓傳動,頭尾寬度偏差由原來的25mm左右到現在的5mm以內;精軋機的活套從原來的由電動的改成液壓傳動,讓整個精軋區域內軋制更加穩定,板形及寬度精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對大儀表進行改造,新增多功能檢測儀、測寬儀、上表檢、下表檢,實時監控整個成品質量在線調整功能;對高壓除鱗系統進行了改造,系統除磷水壓由原來的18MPa提升至25MPa,讓整個產品表面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并得到客戶端的一致認同;對整個生產自動化控制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讓整個生產更加穩定順行。同時,新增二、三級控制系統,使整個系統更加智能化、信息化,帶自學習功能,讓整個生產線可以自行學習,實現了智能軋鋼。
通過圍繞產量、質量的升級改造,讓產品更容易被客戶所接受,對生產成本更好的控制,不僅延續產品的生命,而且更具有競爭力,在質量月客戶回訪期間,多家客戶對川威板材豎起了大拇指,并表示:“寧愿貴幾十元一噸,也要選擇川威生產的板材”,川威板材成為了除川威建材以外的第二張閃閃發亮的名片。



攻堅克難 打贏轉型攻堅戰
面對人員緊缺,備件匱乏等諸多困難,板材廠踐行公司提出“以板材廠為樣板,打造精英人才體系”的工作部署,發揚南泥灣精神,實現板材生產突破。人員不足就靠借,目前借用兄弟單位行車工8名,所有崗位實行兩班倒,一個蘿卜一個坑,無人替換。到了10月份232名員工,但同樣兩班倒,針對此情況,板材廠領導以身作則,廠長、副廠長最開始到現場兩班倒,到現在科主管保持長期兩班倒,堅守一線,與員工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這是基于他們對板材生產線非常之感情。因為投產到至今,生產一直不飽和,大家非常珍惜這個機會,真正達到以廠為家,再苦再累都無怨無悔,用實際行動踐行集團轉型戰略布局,落實公司“三個必須、一個突破”宗旨,詮釋了為自己的努力而驕傲,為自己的企業而自豪的川威情懷!
人員緊缺可以兩班倒克服,但備件緊缺,則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10月21日凌晨6:20,F4傳動軸斷裂,導致無法軋制寬度750mm以上,以及厚度5.0以下規格,甚至面臨停產風險。板材廠當機立斷立即進行甩架軋制并及時匯報公司領導,在公司領導的組織協調下,設備采購公司迅速與泰鋼取得聯系,尋求支持。由于公司與泰鋼有著深厚的友誼,泰鋼積極主動,聯系自身下游供貨單位,最終在設備供貨廠家找到了現貨備件,并協調駕駛員馬不停蹄,長途驅車30個小時趕赴連界,展開與時間賽跑的接力角逐。
為保證備件順利到廠,與生產規格更換時間無縫連接,相關部門人員全程跟蹤設備到貨時間,高度關注運輸途中道路情況、疫情防控情況,并專門派人到連界高速路口接貨。當22日晚上10:15備件運到現場時,早已守候現場的參戰人員摩拳擦掌,立即進行備件裝配,通過3個小時的緊張戰斗,于凌晨1:00利用換輥時間迅速恢復F4連接軸,解決了板材生產的燃眉之急。
為保障連續生產,銷售公司主動作為,積極與客戶聯系,提前收集訂單,將11月份的可軋規格在10月生產,保障了生產連續性,為板材廠爭取了2天的寶貴時間。
馳而不息,鍥而不舍。準備車間磨輥組,從開始磨削一支軋輥要1小時到現在的20分鐘。從生產7.6萬噸到現在,他們沒有一頓飯不是在磨床上吃的。幾乎除了上廁所全部在磨床上工作。長時間、高強度磨削,沒有一人請假休息,只想把工作做到極致,只想為生產順行,質量受控貢獻自己有限的力量,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滿負荷生產,板材才會有無限的可能!

青年大學生雷文海,從裝配工到磨床工,他吃苦耐勞,他充滿激情。如今他已經一崗多能,但是從他眼睛里可以看到有一股火苗在升騰。因工作強度大,怕他撐不下來。主任找到他說,如果你撐不住就可以休息一天。可他說,現在生產壓力確實壓力大,人員又嚴重不足。如果我休息了,同事們就會更加辛苦,生產壓力就會更大,板材是在我們手中完成了升級改造,我們一定要讓它在我們手中達產達效,成為行業標桿。

自動化專業的劉威濤,是板材廠最年輕的科長,在前期產量沒有提升起來時,生產操作和設備檢修人員不熟練,劉威濤親自到場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他就打開視頻與北京冶自公司溝通,不達目的不罷休。晚上設備出了問題,劉威濤也會立即趕到現場處理。他每天工作16小時,有時工作達到18小時,不解決問題絕不離開現場。今年以來,前期因工程建設,后期因投產調試,他一直高強度、高密度的工作,導致他雖然已經辦理了結婚證,卻因為工作關系,沒有給自己老婆舉行一場浪漫的婚禮。每當和同事們談到這個話題,他總笑著說,等板材生產穩定順行了,他就請婚假,舉行婚禮了。
這就是板材廠員工的真實寫照,他們確實憋住一股勁,一股不服輸,不怕苦的牛勁!他們知道,只有質量提上去了,我們才能活下去,只有把成本降下來,我們才能走得遠!板材廠才有希望活下去!公司轉型升級發展才有希望達到成功彼岸!

降本增效 創新引領價值觀
根據公司領導的指導精神并結合9月生產實際情況,板材廠制定了以成本為核心的《精益化生產指導方案》,以降本增效為切入點,全面開啟低成本戰略新篇章。
準備車間結合9月軋輥、軸承和油脂消耗,通過各種創新探索,深挖潛力,群策群力,制定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在10月份的實施和改進下,軋輥消耗9.75元/噸,與泰鋼基本持平,較9月份下降1.32元/噸。通過精準定位,分段供油的模式,油氣潤滑耗油量降低至1.89元/噸,較9月份降低1.41元/噸。
在軋輥加工模式上,準備車間打破固有思維,另辟蹊徑。在泰鋼學習期間,R1軋輥是車削的加工方式,由于我們沒有車床,加工軋輥需要委外加工,加工費用相對較高并且加工周期相對較長,不利于整個軋輥組織。準備車間迅速反應,將車削加工更換為磨削加工,加工方式的創新,不僅費用降了近50%,軋輥周轉率更是得到了顯著提升。

復產前期,由于沒有下線軋輥冷卻裝置,導致軋輥下線后冷卻時間長,加工時由于軋輥并未完全冷卻至常溫,導致輥型精度不受控。軋輥數量少,時常出現停車等到軋輥使用。對生產順行、質量受控造成了嚴重影響。面對這一窘境,準備車間充分發揚“南泥灣精神”自主設計、自主施工軋輥冷卻池,軋輥冷卻時間由原來的6小時,縮短至30分鐘,徹底解決了軋輥周轉率低及輥型精度低的難題,軋輥周轉率的提高,直接降低軋輥、軸承的投入150余萬元。
對于軋鋼生產來說,成本的降低只有生產順行、產量提升才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優化換輥組織模式,通過科學的組織和各專業的緊密配合,換輥時間由60分鐘降低至20分鐘左右。檢修車間將整個軋線工藝通道改造,增加喇叭口導向,有效遏制了因工藝通道問題造成的廢鋼,提升了作業率和負荷率,同時,廢鋼的降低成材率提升效果顯著。對加熱爐進出鋼節奏優化,出鋼時間從原來的150s降低至120s左右,出鋼時間加快30s左右,提升了整個軋制節奏,為產量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板材廠從10月10號開始生產,15天生產了72166噸,平均日產4800多噸,與9月同期相比提高了1100噸。成本方面較9月降低78元/噸,總計降本600多萬元。
披堅執銳 勇毅篤行立新功
寶劍磨礪出,梅香苦寒來。板材廠從冷清到火熱,歷經多重磨難而篤毅揚帆。定單從9月的3萬噸到10月的7萬噸再到11月的11萬噸,實現了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再一次展示了川威排頭兵亮麗風采。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2022年只剩下近60天,板材廠結合目前已經生產三個階段進行總結分析,包括二、三級系統在板材排產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復盤,更有利于板材生產組織經驗的積累,為今后板材的高效生產打下基礎。
加強生產組織管理,踐行代總提出的低成本戰略的指導思想。加強檢修人員培訓,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生產指標,讓產量最大化,達到低成本生產控制的目標。
通過管理制度把好質量關,對整個質量控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從生產到精整,每個環節層層把關。通過在線的質量控制系統和人工現場鑒別相結合,力爭做到質量零風險,真正以服務客戶為中心。
堅決貫徹操作人員是設備維護的第一責任人,強化全員設備管理,做好設備點巡檢工作,狠抓設備精度,確保生產穩定順行。與設計單位、設備廠家針對生產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不斷完善和優化。加強設備技術、檢修人員的鍛煉和培養,踐行精英人才體系,打造精英人才團隊,真正實現板材生產的重大突破,追求極致,創造價值。

后記:要成功只有拼搏,有勝利才有歡樂。釩鈦科技板材廠生快速達產達效,可喜可賀的同時,更多地是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此茖こW钇驷?,成如容易卻艱辛。面對更加嚴峻的內外形勢,唯有居危思危,如履薄冰,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方能行穩致遠再創奇跡。道固遠,篤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我們堅信,在集團公司的堅強領導下,踐行“三個必須,一個突破。”堅韌如磐,穩扎穩打,匯流成川,融海而威,就一定能打贏轉型升級攻堅戰,托起百年川威、價值企業美好的明天!